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养殖实用技术 > 内容 养殖实用技术雏鸭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防治
栏目:养殖实用技术 时间:2024/9/24 15:09:10 浏览:62 返回列表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于感染鸭肝炎病毒并以肝脏呈现斑点出血性炎症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当前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存在3种血清型,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Ⅰ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一、发病症状雏鸭突然发病,精神沉郁、萎靡,腿软,无法随群行走和下水活动,采食量减少或绝食,缩颈,翅下垂,眼半闭,陷入昏迷状态,出现腹泻;发病半天以上,病鸭发生全身抽搐,侧倒在地,头向后背,两脚发生痉挛性的反复蹬踏或原地旋转,临死前呈角弓反张姿势,头向后弯扭向背部,数小时后死亡。病死雏鸭嘴和鸭爪尖呈暗紫色,部分病鸭死亡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少数急性发病的病鸭未表现症状而突然死亡。 二、发病原因雏鸭饲料缺乏无机盐与维生素,雏鸭群饲养密度过大,雏鸭舍内潮湿、阴暗,感染病原细菌,都能促使此病发生,并致使病情加重。 三、病理剖检肝脏出现典型性病变,肿大,水肿,颜色暗淡,为黄红色,呈现花斑状,发脆易碎,表面有许多大小不等针尖至黄豆大的出血点、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肿大,外观与肝脏的花斑相似,呈斑驳状;肾脏充血、肿胀。部分病雏鸭心肌如煮熟状,有心包炎,气囊中有纤维素絮片和微黄色渗出液。 四、鉴别诊断雏鸭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应注意与雏鸭曲霉菌病、雏鸭副伤寒、雏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瘟进行鉴别诊断,具体临床鉴别诊断如下。 1.雏鸭曲霉菌病 14日龄内的雏鸭容易发曲霉菌病。病鸭张口呼吸,极度呼吸困难,气囊和肺上有干酪性病灶,呈淡黄色或白色。 2.雏鸭副伤寒 15日龄内的雏鸭易发雏鸭副伤寒。病鸭拉稀严重,眼分泌物多,发生浆液脓性结膜炎,肝脏上有针尖大的坏死灶,呈灰黄色,肠黏膜出现水肿并有点状出血。 3.雏鸭传染性浆膜炎 14~21日龄的雏鸭易发传染性浆膜炎。病鸭头颈发抖,运动失调,昏睡,眼、鼻分泌物多,拉稀呈绿色,脑血管充血,脾肿胀呈斑驳状,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 4.鸭瘟 各种日龄的鸭都感染发病,但21日龄内的发病雏鸭很少发生死亡,病鸭食管、眼睑黏膜和泄殖腔有假膜与出血性溃疡。 五、预防措施1.饲养管理 不从发病鸭场、孵化场购买雏鸭。做好病死鸭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消毒卫生制度,确保饲养场区卫生干净,在孵化、育雏、育成、肥育栏舍门前设置消毒池,定期清洗、消毒饲养用具。采取封闭饲养,对35日龄内的雏鸭,供给适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2.增强免疫 ①雏鸭免疫。对没有母源抗体雏鸭在1日龄接种鸭病毒性肝炎Ⅰ型弱毒疫苗0.5毫升,对有母源抗体雏鸭适宜在9~15日龄接种疫苗。②种鸭免疫。母鸭开产前间隔15日注射2次鸭病毒性肝炎Ⅰ型弱毒疫苗。 六、治疗措施1.对发病雏鸭进行隔离并消毒 雏鸭群发病后立即隔离病鸭,防止疫情扩散。使用0.1%过氧乙酸溶液对发病鸭舍进行喷雾消毒,1天2次,使用1%聚维酮碘溶液对发病鸭群进行带鸭消毒,1天2次,连续15天。雏鸭群发病后立即隔离病鸭,防止疫情扩散。 2.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治疗 每只发病雏鸭肌内注射抗鸭病毒性肝炎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1毫升,并配合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3.使用感康多肽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 使用感康多肽每套注射1500羽雏鸭,注射1次;或者利用饮水饲喂感康多肽,每套700羽雏鸭集中2~3小时饮完,1天1次,连用2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