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养殖实用技术 > 内容 养殖实用技术肉鸭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控研究
栏目:养殖实用技术 时间:2024/9/15 9:31:26 浏览:50 返回列表
肉鸭养殖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较高,加之肉鸭体质和疫病抵抗能力弱,其饲养风险和难度相对较大,一些单纯借鉴经验的养殖户由于技术不足,对疫病情况没有敏锐的判断力,导致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新时期的养殖工作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提升肉鸭饲养质量,及时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1 养殖技术研究1.1 大棚建设技术肉鸭饲养大棚建设需要拥有水源、光照、交通等优势,在安装方面需要确保每根托架的稳定性,用钢管、木棍等固定,整体高度控制在2米以上。棚架搭建完成后,需要先铺设草帘,在上层覆盖塑料膜,活动门设置在大棚两端。棚架的材质以竹制品为主,使用小圆钢筋穿过竹子将其固定,在此过程中需要去除竹片的结节棱角,以免划伤鸭掌。在饲养中需要结合季节和天气进行优化,在冬季的上午9点至下午4点将草帘卷起,这段时间光照充足,能够利用紫外线的照射起到杀菌效果,还能保持温度适宜;夏季温度较高时,应增加隔热层来降低棚内温度,通风换气要选择在傍晚或夜间凌晨避免阳光直射;其余时间需根据棚内的情况操作,明确湿度、空气或浊度等,进行不定期通风。 1.2 管理技术根据具体的肉鸭养殖技术规范来进行管理,在育雏阶段需要使用高锰酸钾进行24小时密闭熏蒸,完成熏蒸后开始通风换气,检修保温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作。为了提高肉鸭饲养质量,需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造成因温度过高而滋生细菌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饲养计划进行扩建。由于天气的影响,在温度较高时肉鸭换气频率和热量消耗也会有所提升,因此需要时刻关注饲养情况补充营养,提供充足的饮水量,并适当加入钾、氮元素促进电解质平衡;温度较低时需要利用发电机提高棚内温度以免冻伤,将温度控制在18~20℃。 2 常见疾病及防控技术研究病毒性肝炎是肉鸭在育龄阶段的常见疾病,死亡率和传染速度均很高,一般发生在春季。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病症带来的损失,可以在1日龄时注射肝炎抗体,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苗头及时注射高免卵黄抗体。传染性浆膜炎是雏鸭的常见病,感染时节较多,发病原因与环境有关,通风、卫生条件差的饲养棚病发率相对较高,针对这一疾病的防控需要立足于环境安全,也可以在饲料或水中加入氟苯尼考,有效避免细菌滋生。大肠埃希菌病常见于2~6周龄的肉鸭,其成因也是由于环境造成的,在饲养过程中可以将百草长和氟苯尼考药物混合在饲料中投喂,有效抑制和预防病害威胁。 由此可见,大部分肉鸭疾病的成因都来自环境卫生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对卫生消毒的重视程度,规范饲养。首先是消毒药品选择上,要选择高效且低毒药物,例如在空栏期使用复方戊二醛消毒剂。其次是对池塘水体的消毒,尤其针对没有自净能力且流速缓慢的水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消毒频率。再次是鸭棚的消毒,需要及时清理表面粪便,对于循环使用的装笼要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消毒,避免外部疫病的入侵。最后是饲料质量的把控,不仅要满足多种营养需求,还要防止饲料变质。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肉鸭的生长状态并进行记录,为病原确诊和处理工作提供数据保障,有效避免传染病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