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养殖实用技术 > 内容 养殖实用技术肉鸭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要点
栏目:养殖实用技术 时间:2024/9/15 9:33:14 浏览:48 返回列表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目前人们对于鸭肉的需求量逐年升高,扩大了肉鸭养殖的市场规模[1]。在肉鸭养殖中,需要注意养殖方法,并且对相关疾病进行防控,本文对肉鸭养殖技术及疾病防治要点进行了介绍。 一、养殖技术要点通常情况下,春、秋季温度适宜,气候温和,对于鸭肉的生长比较有利,适合养殖。在肉鸭养殖过程中,应把控技术要点,保证肉鸭养殖的稳定发展。 1、防暑降温在肉鸭夏季养殖中,夏季高温对肉鸭养殖工作有很大影响。要采取较为强效的降温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首先要做好通风,确保鸭舍内部通风良好,空气流通,起到降温降噪的作用[2]。其次要在鸭舍上面覆盖隔热盖和隔热层,从而降低舍内温度,避免太阳直接照射的热量全部进入鸭舍[3]。第三,可以对鸭舍的结构进行规划和设计,扩大鸭舍范围,降低鸭群密度,为肉鸭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不仅有利于肉鸭的健康生长,还有利于夏季热量的释放,避免温度过高影响肉鸭生长[4]。 2、饲料营养供应夏季,肉鸭活动较多,散发热量较多,因此要提供充足的营养,满足肉鸭每日所需,保证肉鸭健康生长。要提高供水量,在水中加入钾元素、钠元素等,补充碳酸盐,也间接保证了肉鸭体内电解质的平衡,从而减少其他应激反应的发生。 3、雏鸭饲养雏鸭喂养是肉鸭养殖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甚至是决定肉鸭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选取体质强壮、动作灵活并且相对活跃的雏鸭。养殖时,可以在饮水当中添加电解质并适当加热,雏鸭饮用温水可避免发生痢疾等疾病。 将颗粒饲料进行粉碎后喂养雏鸭,每次8成饱即可。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及各类维生素,增强雏鸭抵抗力,提高其自身体质,降低雏鸭的染病率。 4、营造良好的肉鸭生长环境良好的养殖环境是肉鸭养殖的基础,也是肉鸭肉质鲜美的保障。在养殖中,要对肉鸭的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整理。要格外重视温度的管理,夜间温度要比日间温度高1-2℃。对湿度进行把控,确保湿度维持在50%-55%。同时,还要关注鸭舍的亮度问题,尤其是喂食时候的灯光指引和管理。 5、肉鸭育肥期饲养肉鸭育肥强化阶段往往是指4-6周,在这个期间要对肉鸭的营养合理搭配,可以采用平面喂养的方式。从第2周开始,每天详细记录肉鸭的体重等指标,以此作为饲料搭配的依据。此期间要适当增加喂食次数,白天增加3次,晚上增加1次。及时添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增强育肥效果。 二、疾病防治要点1、季节防控夏季温度较高,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在夏季要增强对疾病的防控。要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定期观察鸭群,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隔离处理,避免病毒传播。此外,要对鸭群进行疫苗接种。 2、常见疾病防控(1)鸭病毒性肝炎 该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可以对鸭群注射鸭病毒性肝炎抗体。养殖过程当中一旦出现,要及时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治疗。 (2)传染性浆膜炎 该病容易感染雏鸭,分为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和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环境差,滋生细菌。要定期通风,并在饲料当中添加氟苯尼考药物进行预防。 (3)大肠杆菌 该病容易在2-6周发病,春季发病率较高。要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养殖场粪污,并在饲料中添加百草肠清和氟苯尼考药物,将发病率降到最低。 3、病鸭管理疫苗注射能显著提升肉鸭的抗病性,是避免疾病感染的有效手段。尤其是雏鸭,要定期注射疫苗,预防疾病发生。感染疾病的肉鸭要将其隔离,避免感染更多肉鸭,将损失降到最低。 感染肉鸭治疗中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多使用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和有机酸制剂,既能够治疗疾病,也能够提升肉鸭的自身素质和抵抗力。可以在饮水和饲料当中添加0.02%高锰酸钾溶液、恩诺沙星类药物以及敌菌净等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要对肉情进行监控,可以交叉使用药物,提升肉鸭的抵抗力。 4、消毒一旦有肉鸭发病,不仅要做好隔离措施,还应做好消毒措施。尤其是有肉鸭发病后,不仅要对肉鸭的生长环境及时、定期消毒,还应对塑料平网、饲料盘、饮水器等各种频繁使用的器具进行消毒,从而避免病毒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