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养殖实用技术 > 内容 养殖实用技术生态猪健康养殖及疾病预防技术
栏目:养殖实用技术 时间:2024/9/15 9:55:45 浏览:47 返回列表
相较于传统养殖模式,生态猪养殖不但可以减少养殖开支,还有助于降低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提升猪肉整体品质,继而达到养殖、环保、经济三者的协调,裨益良多。然而,要想养好生态猪,给养殖人员提出的要求也不低,除了要用好养殖技术,还要做好疾病预防,相应技术要点如下。 1 生态猪健康养殖技术1.1 养殖环境管理1.1.1 猪场选址管理 相较于常规生猪,生态猪对于养殖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细致,合乎标准的优质养殖环境有利于猪只的健康生长,未达标准的不良养殖环境则会妨碍猪只的生长发育,不但长速慢且发病率高,继而影响到猪肉的整体质量。首先,虑及生态猪养殖更为严格的防疫诉求以及生态污染问题,猪场应选址在远离居民区、工厂聚集区和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的区域,以免受到更多外界污染物的影响,给生态猪养殖带来更多隐患;其次,猪场周边最好配备果园、农田、林地等天然资源以便于养殖废物、粪污的就地化应用,致力于打造循环种养模式,发挥协调优势,形成循环利用系统,在获得种、养双重效益的同时节省开支、降低污染;最后,猪场建场地地势要高,地面要平坦,背离风向,朝向太阳,交通条件要便捷,以便于物资、牲畜的调运,圈舍的建造要选吸水效果强、渗透性好的有机材料,更有助于干燥环境的保持。 1.1.2 猪场布局管理 按照功能类型的差异,猪场内部可以细化为生产、生活、管理等不同的功能区域,所有区域之间皆要以围墙、栅栏等区分开来,并在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识物加以区分。为保证生态猪养殖,猪场内部的布局管理必须格外谨慎,圈舍通风条件的好坏与否是关键,一般而言,圈舍通风面积要达90%以上,并配备好防范粪污、雨水融合的雨污分离排水设施。调控好圈舍内部猪只的饲养数量,密度不能太大,一头育肥猪占地3~4 m2,繁育母猪占地4~5 m2为最佳,两个圈舍间的间隔控制在8~15 m 为最佳。猪场内可以种植多种树形高大的落叶乔木,诸如青桐、泡桐、杨树等,圈舍附近的空余闲地可以栽满花草,尽量将裸露的地表全部覆盖。还要为猪群留出专门的运动场地,场地规模至少是圈舍的2倍,情况允许的猪场也可以依托于附近的林地、草地优势,建造放养场,种满抗踩踏的牧草,猪群在活动之余还能采食。 1.2 日常饲喂管理1.2.1 饮食管理 其一,饲料选择是关乎猪养殖成效的核心要素,饲料品质的高低同猪肉品质紧密相关,纵观以往传统的生猪饲喂,大多从市场上选购低廉饲料,这些饲料品质参差不齐,大部分混杂占比不小的肉骨粉,不适用于生态猪食用。生态猪饲料的选择应秉持绿色、天然、有机、丰富的原则,将生态性与健康性贯彻到底,确保其中没有化学成分添加,确保饲料原料的天然性和来源的安全性,从饮食源头切入,紧抓饲料供应。其二,养分的缺失使得猪体抗病力不足,很容易加大猪病爆发概率,因而,在饲喂期间要及时在饲料中补充一些养分物质,例如对于育肥猪的饲喂,除去20%的蛋白饲料加75%的能量饲料外,还应加入3%的钙、磷等必需的矿物质元素[1],以保证猪体正常的养分供给,强化猪体抗病机能,一方面减少一些由于养分缺失导致的内发疾病,另一方面使得猪只以更为强健的体魄应对外来病菌的侵袭,此举也正是疾病预防的基础所在。此外,养殖人员平时也要注意时常就饲料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就有没有药剂残余、重金属等影响猪体生长的成分,有没有出现霉变问题,是否在保质期内等,防范运输、存储、使用过程中的细小问题。 1.2.2 饮水管理 除了饮食管理外,饮水管理也不能落下,优质安全的饮水一来可以满足猪只生长需要,二来也起到较好的疾病预防成效,为此,饮水要做到无色透明,不含杂质,不散发异味,以微碱性和中性水源为最佳。养殖人员需就饮水状况加以全面剖析,其中污染成分的含有检查要作为重点,条件好一些的猪场可以聘用专业人员或者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就饮水品质加以检测,确保饮水中不含有害成分。每天都要为猪群供应足够量的饮水,可以添加一定量的食盐,此举对于潜藏于水中的细菌能发挥较好的消杀效果,让猪体少受细菌的侵袭,降低一些基础猪病的发病概率。在给猪只饮用之前,养殖人员还需进行过滤处理,将其中有可能存在的虫卵、杂质、沉淀物及另外一些有害成分清理干净,确保饮水的纯净性,尽量为猪只供应最优质的饮水。 1.3 选种管理选好品种才能养好猪,尽量挑选抗病性能强、机体素质好的猪种饲养,在实际选种时,养殖户要充分考量地域养殖条件和本场养殖实际,从抗病性能和养殖收益两个角度切入做出最佳选择。二元种猪、长白山种猪皆是较好的选择,抗病性能强、猪体素质好、肉质水平高,在养殖条件匹配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这类猪种,且要按部就班约束、管控好整个引种过程。现阶段,国内本土培育的猪种可达百余种,从外引入的猪种也不下几十种,就其特征来看,本土猪种一般有更好的适应性、抗病性和抗寒性,肉质也更好一些,但其饲养周期更长,育肥效果有限;引进猪种在繁殖性能、生长周期、猪体质量等方面更具优势,但适应性、抗病性相对较差,肉质也普遍不如本土猪种。所以,可以基于两类猪种的优势及缺陷,加快杂交育种进度,从中培育出兼具二者优势且缺陷更小的新猪种,诸如将长势好、生长周期短的外来猪同肉质好、适应性强的本地猪杂交便是较好的尝试。 1.4 自然放养模式近年来,生态猪养殖技术继续完善,自然放养是较好的养殖模式,可以加大猪群的活动量,食得更多天然食物,在放养过程中,猪只的肌肉更为紧实,适口性更好,猪肉品质不断提升。 1.4.1 放养具体程序 一是要注意放养前的训练,让猪群尽快适应,划出专门的放养场地,将后续准备放养的猪只转移其中,按部就班展开训练,日间主要让猪只自由活动,夜间再将其驱赶回圈舍中,如此经过一到两周的训练后,猪只便可适应;二是要做好观察和引导,管理人员要细心谨慎,态度不能太过粗鲁蛮横,注意在放养区域内设置一些固定的投喂点,及时补充一定量的饲料和饮水,以免猪只吃不饱;三是要注意时间、口令的训练,除了在放养场地设置固定的饲料、饮水槽外,还要定好固定的投喂时间和口令,使得猪只慢慢养成习惯,一到时间、一响起口令便自动汇集,如此,可以大大提升猪群管理的便捷性。 1.4.2 放养注意事项 放养猪只的日龄和体质量要管控好,若是猪只日龄太大,体质量太重,早就在圈舍内养成自己的活动习性,如此将其放养之后,适应性很弱、长速也变慢,还可能出现一些疾病;日龄太小、体质量太小的猪只,猪体发育尚未成熟,对于外在威胁的抵御能力有限,放养难度大,因而,放养猪的体质量通常控制在20 kg 以上,此时猪体机能日益全面,可以更好地抵御外界影响,患病概率更小。实行分区放养,为促进放养地植被的恢复,最好将放养地细化为不同区域,猪群在某个区域放养一段时间后,再到其他区域放养,让植被获得更多的恢复时间,保护该区域的植被和生态。实行专人管理,在放养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负责常规管理事宜,实时追踪猪只的进食、饮水情况,猪体状态、体质量高低等,以便于放养方案的调整和疾病预防规划的拟定[2]。 2 生态猪疾病预防技术常见疾病预防能力的高低是关乎生态猪养殖收益的重点,必须配备严谨可行、扎实到位的预防机制,保证各预防环节的连续性和严谨性,将常见疾病的日常预防视为生态猪养殖的常态化工作。具体预防要点如下。 2.1 卫生管理卫生因素是引发多种猪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猪群规模的拓展导致猪场卫生问题愈发凸显,一旦场内卫生状况较差,便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病菌,使得单个猪只乃至整个猪群的发病概率大大提升。因此,为避免疾病蔓延,要将诸项清洁措施践行到位,全面紧抓卫生管理,确保猪场内外的洁净性、无毒性、安全性:首先是每日惯常的清洁措施,将圈舍各角落的粪便、废料、杂物、污水等一一清理出去,统一放在远离圈舍的集中区域,圈舍内外都要严格大清扫,每一个角落都不能忽略,尽可能避免病菌的大规模滋生。 其次是消毒措施的执行,猪场内部的环境消杀应视为常态,但考虑到生态猪的养殖要求,必须禁止使用容易给猪体带来不利影响的消毒药剂,选用绿色药剂,如酒精、草酸、护舍安等皆是不错的选择。护舍安除了有显著的杀菌消毒功效,在祛除氨气、臭味等方面也很不错,还可以清新空气、加快有益菌的繁衍,继而保证舍内空气的清洁性,为猪群创设更清新、洁净的环境。 最后是驱虫措施的推进,立足于猪场内部蚊虫鼠蝇等的存活特征明确侧重鲜明的驱除方案,杀虫药、灭鼠药的选取皆要基于相关标准,另外,放养猪群时猪只同野外环境接触密切,被害虫侵扰的概率加大,很可能感染相应疾病。因而,对于生态猪的驱虫,要全面到位,在抓好猪场内部环境充分消杀之余,还需拟定严谨细致的体内、体表驱虫方案,时常在饲料、饮水中加入适量的驱虫药品。 2.2 科学严谨的免疫接种感染疾病会导致生态猪原有的价值骤减,养殖户收益大不如前,且很多猪病本身便容易反复,根治难度大,事先抓好相应的防疫准备,方能未雨绸缪,现下给畜禽接种疫苗是最为普遍且见效明显的预防手段,生态猪的健康养殖亦然。各地区需基于本地猪病发病实际、流行特征、季节规律配备接种方案,目标明确、井然有序地给生态猪接种所需疫苗,严控疫苗来源,来源不正规、品质难保证的疫苗切记不要使用,因小失大不可取。具体接种过程中,有条不紊地依循接种说明一一推进,确保接种猪只健康情况良好,抓猪过程中要小心,动作要轻柔,加快接种速度,以防猪只过分挣扎,引发诸多应激行为。同时严格保证一猪一针,接种之前可以先给猪体消毒,接种完之后将各项数据仔细记录好,还要耐心留意猪只接种之后的状态表现,如果发现比较明显的异常情况,必须采取紧急处理手段。 2.3 绿色高效的中药预防中药有绿色天然、高效无害等特点,有助于强化猪体免疫机能,将病根逐步祛除,在发挥药效之余不会残余太多的有害成分,将药物对猪体的负面作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日后的生态猪管理中,中药的应用将更多更广,应多探索中药在猪病预防领域的更多作用,代替西药用品的使用,例如当归、黄芪、党参等药材可以强化畜禽机体的免疫机能,继而提升畜禽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发挥明显的预防效用;山楂、苍术、青皮等药材具备较好的促进消化、强健脾胃、疏通气机的功效,添加于饲料中可使得饲料口感更佳,激发畜禽食欲,使得饲料转化率更高,助力肉质的提升;益母草、松针粉等药材加快了畜禽卵子、精子的产生及排出速率,在助力畜禽繁殖方面可以发挥较大作用[3]。总而言之,中药秉持扶助正气、固本培元、调和阴阳、标本兼治的理念,助力畜禽免疫机能的强化,维系器官的有序运转,将外在干扰因子排出,以此达到实现阴阳调和,助推机能正常生长的作用。需格外强调的一点是,中药治疗本身有一定的疗程要求,如果存在剂量有限、用药中断、疗程间断等情形,通常无法发挥应有的疗效,因而在用中药治疗时通常需用药7 d 以上,方可确保疗效。 2.4 妥善高效的养殖处理2.4.1 科学处理养殖废物 猪只日常排泄的粪便、残留的食物残渣当中大概率会存有一些虫卵和病菌,这些东西也是导致猪病爆发的源头之一,所以,对于养殖中的废物,务必要尽快处理消杀,不仅是为了避免疾病蔓延,也是为了生态保护。现阶段,对于养殖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比较普遍的做法有2 种,一种是经过沼气池发酵,由此生成的沼气可用于供暖,沼气渣可充当有机肥料,用于作物生产,一箭双雕;另一种是自然堆沤或者微生物发酵,将废物转化为肥料,用来给粮食、蔬菜、花草等提供养料,粮食、蔬菜、花草等又可以作为喂养猪只的食物,如此,便在二者间构成良好的循环,充分利用资源,缩减成本开支,同生态猪健康养殖理念不谋而合。 2.4.2 妥善处理病猪死猪 生态猪生长各环节,各式各样的传染性猪病屡见不鲜,事先进行有侧重性的预防是关键,除去上述提及的疫苗注射,还需重视对这些疾病的病因分析和流行病学研究,尽量熟悉其发病动态。疾病频发阶段,可在猪群的饲料、饮水当中混合一定量的中成药制剂,助力猪体抵抗力的增强,日常注重观察,若是发现有重大疾病症状,必须即刻上报给当地防疫部门,寻求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将疫情风险尽量降低[4]。针对病猪、死猪,必须做好事后处理,以深埋或焚烧等措施将其清理掉,猪只的日常消毒也不能落下,将暗藏于猪体中的病菌消灭,带猪消毒也更益于猪舍环境的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