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养殖实用技术 > 内容 养殖实用技术湘东黑山羊口疮病的防治
栏目:养殖实用技术 时间:2024/9/15 15:17:43 浏览:41 返回列表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口疮病毒(痘病毒科)引起的一种嗜皮性人畜共患接触传染病[1-2]。病羊以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疤、脓疱和疣状结痂为特征。不同地区分离的病毒抗原性不完全一致。此病多发于3~6月龄羔羊,成年羊多有一定的抵抗力。病程2~3周,如治疗管理不当,病羊可因饥饿衰弱或继发感染致死[4],如与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混合感染(死亡率 24.7%)[3],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4]。本文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诊断、防治方法以及诊断经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拟为广大养羊户提供一套经济实用的防治方法。 1 病原及流行特点病羊是主要传染源,饲料中混有尖锐异物,采食有毒植物及腐败、霉菌感染饲料,或者采食过硬饲草、饲料,长途运输,营养缺乏(尤其是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缺乏)等都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刚组建的羊群和第一年生产的羔羊易发。病羊的痂皮带毒时间较长,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健康羊常因皮肤、黏膜擦伤处接触到病原而感染发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秋产羔季发病较多。由于病毒的抵抗力强,羊群一旦被感染则不易清除,可持续危害羊群多年。 2 临床诊断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3 d,是口腔黏膜表层和深层组织的炎症,主要以口唇部感染结痂为主要症状。病变过程分单纯性局部炎症(原发性口炎)和继发性全身反应两个阶段。前者采食减少或停止,口腔黏膜潮红、肿胀、疼痛、流涎,甚至糜烂、出血、溃疡和口臭,后者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感染口疮的羔羊初期精神沉郁,不愿采食,口角或上下唇的内外侧充血,出现散在的红疹,以后患部肿大,并形成脓肿,有大量清亮的口涎流出。打开口腔可见齿龈红肿,2~4 d红疹全部变为脓疱,并迅速破裂,形成无皮的溃疡。继而形成一层灰褐色痂皮,痂块逐渐增大,结成黑色疣状硬痂。重症者的口腔内可见粘膜、舌表面形成明显的溃疡和脓疱,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椹状隆起,少数病羊眼结膜潮红,有炎性分泌物,甚至失明,体温可达40℃以上,病情严重的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十分困难,逐渐消瘦,卧地不起,最后导致死亡。有些母羊因患病羔羊哺乳,导致乳房皮肤发生脓疱和烂斑。 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特别是病羊口角周围有增生性桑椹状突起,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需要病原分离鉴定。临床诊断应注意与口蹄疫、羊痘、溃疡性皮炎、坏死杆菌病、蓝舌病等鉴别诊断[4]。 口蹄疫病羊除口腔黏膜上可见水疱、烂斑和弥漫性炎症病灶外,病羊体温升高、趾间及皮肤也有类似病变。羊痘病,全身反应严重,除口腔黏膜有典型的痘疹外,在乳房、眼角、头部、腹下皮肤处也有痘疹,痘疹多出现在四肢内侧和体表其它皮肤较薄的无毛或少毛部位,结节呈圆形凸出表面,界限明显,呈脐状。溃疡性皮炎主要侵害1岁以上的成年羊,羊口疮主要发生于羔羊,溃疡性皮炎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组织破坏,以溃疡为主,不形成疣状痂。坏死杆菌病为细菌性感染导致组织坏死,而无水泡和脓疱,也无疣状增生物,可做细菌学检查。蓝舌病口腔粘膜充血,呈青紫色,皮肤有出血斑点,全身反应严重,死亡率高。 3 治疗方法3.1 隔离消毒 对发病羊只及时隔离,并用消毒剂(如10%的石灰水)对圈舍、运动场和草地等进行全面喷雾消毒,同时将患病羊吃剩的饲草、饲料和接触过的草料焚烧处理。在2个月内尽可能不要使用被污染的草场。防止饮水传染。 3.2 轻度病羊进行局部治疗 该病的治疗以清洗、消炎、收敛为原则:①清洗:用消毒液如0.1%~1.0%的高锰酸钾溶液、5%碘酊、10%~20%食盐溶液、食醋等任何一种冲洗,浸润患部;②去结痂:用消毒好的外科剪和镊子去掉患羊痂皮、脓疱皮,或戴手套擦去痂皮,反复擦试痂皮下的坏死病灶;③消炎:再次冲洗患部后,涂上如红霉素、青霉素等软膏。每天2次,一般5~7 d痊愈。 3.3 重度病羊进行全身治疗 对体温升高感染严重的羊,及时注射抗菌类和抗病毒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如用青霉素6万u/kg+链霉素4万u/kg肌肉注射,也可同时用病毒灵0.1 g/kg肌肉注射,每天1~2次,2~3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4 病例湖南娄底市某湘东黑山羊养殖场建于2010年9月,养羊约170只,以自由放养、添加玉米粉等精料的饲养方式为主。2010年10月初爆发该病,发病率30%,死亡率5%。 发病初期未注意,直到咀嚼困难、流口水等症状明显时才被重视。此时口腔黏膜敏感,口温增高,有的体温达40.0℃以上,有的吃草时会挑选柔软的饲草,有的刚咀嚼几口就将食团吐出,口中白色泡沫增多。有的则食欲减少或废绝,拒绝口腔检查,被迫打开口腔后,可见口腔黏膜及舌头肿胀充血,舌面有厚苔,呈黄色,口腔干燥发热并有难闻的腐臭气味。严重者可发现齿龈、唇及口角周围等部位也发生炎症,随病情加重可见口角和唇部皮肤、黏膜出现丘疹、水泡、脓疱和易出血的污秽痂垢,少数病重羊只出现死亡。病死山羊极度消瘦,口腔内有水泡、溃疡和糜烂,口唇有黑色结痂,结痂延伸至面部。气管环状出血、充血,肺脏充血、肿胀,颜色变暗,心肌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小肠壁变薄,轻度出血。 根据病羊临床发病情况,相应采取了上述治疗方法,详细情况见表1。 5 小结与体会湖南省山羊以散养为主,饲养管理粗放、饲养水平较低,凭经验和侥幸心理,不重视使用疫苗的思想严重,每年春秋防疫工作很难到位,经常出现山羊口疮的流行。 治疗羊口炎时接触溃烂痂垢的手或器械要严格消毒,痂垢难以剥离时,不要强行剥离,否则剥离后出血会导致更重的炎症。对病重羊应及时注射抗菌药物,防止并发症。 定期对圈舍、饲槽和水槽消毒,不要喂粗硬、刺激性强的饲料。初生羔羊垫草不能太粗硬,不喂干硬饲草,防止羔羊口腔、皮肤机械性损伤。在治疗期间不喂大豆、玉米等饲料,多喂鲜嫩牧草,并保证充足饮水。 引羊要充分考虑引出与引入地之间饲料差别,如湿拌料突然转为干拌料就容易伤口腔粘膜,导致口炎。长途运输的羊因疲劳易上火,产生应激,引羊后多喂青绿多汁柔软的饲料,在消毒隔离区观察2~3周,无异常后再并群。 表1 治疗方法 每年给全场羊只接种一次羊口疮弱毒苗,怀孕后期的母羊实施口唇黏膜内接种,发病羊只股内侧划痕接种0.2 mL,一般免疫期达18个月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