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种植实用技术 > 内容 种植实用技术紫芝林下仿野生段木生态栽培及灵芝代用茶加工技术
栏目:种植实用技术 时间:2025/2/4 10:58:08 浏览:33 返回列表
技术名称
紫芝林下仿野生段木生态栽培及灵芝代用茶加工技术
技术类型
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适合推广月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适宜推广区域
紫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4~28℃,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最适pH5~6、避免阳光直射。 本技术适宜在我省粤东、粤北及珠三角山区推广。粤西气温偏高,山区可以推广,但栽培周期会缩短1年。 在推广紫芝技术时,需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推广。根据紫芝生活习性和广东省山区气候特点,一般安排在8~9月份砍树、截段作栽培用的段木,9~10月份制作菌包,11月到翌年3月培养菌丝,翌年3月底到4月上旬覆土栽培,5月底开始出芝。目前,本技术已在梅州、肇庆、韶关、河源、清远等地进行推广应用,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本技术还可以在福建、江西、广西、贵州等省推广应用。
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填补了广东紫芝林下种植技术空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林下经济发展。我省紫芝人工栽培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以大棚种植为主,林下种植开始起步但技术不够成熟。本技术提供了从段木菌包制作、林下生态栽培到灵芝代用茶加工的全产业链生产技术,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国家对森林体系日益重视和监管,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开展,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复合经营模式脱颖而出。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将灵芝纳入药食同源目录,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2. 选育出适宜林下段木种植的紫芝菌种和段木用材适宜树种。省内传统栽培多为外地引种,缺乏本地种质资源。本技术通过野生菌种驯化选育,筛选得到适宜林下段木栽培的优良种质梅紫1号。通过对本地乡土树种进行筛选,获得椎木、枫树、荷木、黎蒴4种段木用材适宜树种。
3. 摸索出一套紫芝段木菌包制作工艺,缩短了段木菌包制作时限,完善建立了年产10万包省内最大的紫芝段木菌种生产厂家,解决了省内紫芝段木菌包只能外省采购的问题。
4. 完善和改进了紫芝仿野生种植栽培技术。提出了小杯罩和小拱棚遮盖增长菌柄防病虫害、合理密植、巧用生石灰粉生态防治病虫害及突破紫芝林下连作障碍等新技术,解决了抽柄短、种植合适密度、子实体易粘土、生态防治病虫害、不能连作等技术难题
5. 创制出一套小颗粒灵芝代用茶加工工艺,解决了传统种植产品单一,仅以初加工产品为主销售,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本技术充分利用天然生态林地,有短平快、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田、不与林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作物争资源等特点,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生态环保,产品综合品质高,是梅州乃至广东广大山区,特别是生态发展区,盘活利用优势资源,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很好的选项,可以打造广东乡村振兴“林下经济样板”。
与现有或同类技术的比较优势
1. 节约成本,产品绿色无公害。目前,我省紫芝人工栽培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还不够完善,传统栽培模式为搭棚大田栽培,投资大,且存在与其它农作物争地、栽培结束复耕时花费大量人力清除废菇木、施用化肥和农药、重金属超标、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技术充分利用山区林木资源和林下自然生态环境,节省了搭建大棚所需的建筑物料、人工搭建费用等,操作更简单,省时省力,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整个技术流程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态栽培,产品绿色无公害。
2. 菌种优良。本技术筛选的优良品种梅紫1号,与传统栽培品种相比,更适合林下段木生长。梅紫1号菌丝在段木上生长旺盛、洁白、走势快,且抗杂性强。林下生长的子实体菌柄长,子实体呈半圆或圆形,朵大,肉厚,产量高品质好。
3. 突破了紫芝林下连作障碍。本技术实现了紫芝林下连作,循环生态发展,解决了紫芝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同时,有助于推动紫芝林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4. 创新了灵芝代用茶加工工艺。本技术经切片、切粒、揉捻、炒制、分级筛选等工艺制备的灵芝茶,颗粒均匀、无杂质,可2min快速冲泡出味,茶汤清澈见底、芝香浓郁,口感更佳爽滑,品质优于市场上的现有灵芝茶产品。
目前,本技术已在梅州及河源、韶关、清远、肇庆等地推广应用,紫芝林下种植规模从2019年的500亩发展至目前的2万余亩,前景广阔。紫芝林下仿野生种植产业进一步衍生发展了如灵芝酒、灵芝咖啡产品和灵芝鸡养殖业、灵芝汤料、灵芝菜肴等灵芝产品餐饮业,进一步提升了紫芝附加值,推动了紫芝系列产品创新发展,推动了当地紫芝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技术推广成效
近两年累计推广规模
3.6万亩
累计带动农户
156户
年亩均节本增效
300元/亩
增产及节本增效情况说明
应用本技术开展紫芝林下段木栽培,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3~5年,每年采收2茬。按采收3年计,每年每个菇木(约7.5kg)平均可采收紫芝干品75g。根据林地坡度及林木种植密度等情况,每亩林地可种植紫芝菇木200~800个,以每亩500个计,年亩均产紫芝干品37.5kg。紫芝干品按照批发价200元/kg计算,年亩均产值为7500元。灵芝茶效益更佳,加工后的灵芝代用茶批发价为800~1000元/kg。
技术要点及对生态环保的影响
技术要点:本技术开展了优良菌种选育、段木用材适宜树种筛选、段木菌包制作、林下仿野生段木生态栽培技术研究及灵芝代用茶加工技术研发。主要内容包括:(1)引进紫芝良种,并采集野外菌种进行驯化栽培,在梅州、肇庆、韶关、河源、清远等地进行研究示范,筛选出适宜段木种植的紫芝菌种梅紫1号,为今后推广增添了优良种质资源。(2)通过对本地乡土树种进行筛选,获得椎木、枫树、荷木、黎蒴4种段木用材适宜树种。(3)系统化摸索出一整套紫芝段木菌包制作工艺,建立起年生产能力10万棒广东省最大的紫芝段木菌包生产线。(4)完善和改进了紫芝林下仿野生段木生态栽培技术。(5)科学使用石灰突破了紫芝林下连作障碍,实现生态防治病虫害。(6)创新研发出一套小颗粒灵芝代用茶加工工艺,并对相关设备进行了自主创新改造。
对生态环保的影响:本技术推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生态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紫芝林下种植能疏松林地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利于林木生长,同时可以改善碳循环,有效促进局部生态环境的修复,辐射带动全市农民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林产业,全面推动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效益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