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养殖实用技术 > 内容 养殖实用技术浏阳黑山羊前后盘吸虫病防治思考
栏目:养殖实用技术 时间:2024/9/15 9:43:18 浏览:82 返回列表
浏阳黑山羊是湘东黑山羊的俗名,具有天然草山放牧习性,耐粗饲、抗病强、易饲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膻味轻,绿色生态的特点,深受山区农民欢迎,颇受省内外顾客青睐,是山区脱贫致富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首选品种。近些年,受浏阳黑山羊售价高位运行的影响,省内外调运频繁,由于防疫意识淡薄、饲养管理粗放等原因,疫病层出不穷,旧病不绝,新病不断,之前极少发生的前后盘吸虫病现在养羊场(户)时有发生,且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养羊户的经济效益。笔者为摸清和掌握浏阳黑山羊的前后盘吸虫病,深入养殖场(户)调查了解发病原因,现场识别临床症状和剖检病死羊只,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认真分析病因、症状,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诊断,采取了科学驱虫与药物保健等综合防控措施,成效明显,以供同行参考。 1 流行病学前后盘吸虫病是由一种前后盘科的各属吸虫寄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寄生在瘤胃和胆管中,山羊感染时,不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临床主要表现为极度消瘦、顽固性腹泻、可视黏膜苍白、全身水肿等特征;在我国南方较为常见,主发于夏秋季,长期在河湖滩地放牧的牛羊群感染率高。 前后盘吸虫成虫体有两个吸盘,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位于后端,腹吸盘比口吸盘大,虫体靠吸盘附着于胃壁上;呈粉红色、圆锥状,背面稍弓,腹面略凹,雌雄同体,长0.5~1.2 cm,宽0.2~0.4 cm。成虫在羊瘤胃内寄生并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发育为毛蚴并钻入中间宿主(淡水钉螺和扁卷螺)的体内,发育为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羊吞食带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幼虫先在小肠、胆管、胆囊和真胃内移行,寄生数十天,最后到达瘤胃黏膜上发育成为成虫[1]。前后盘吸虫对羊的危害主要在幼虫期,引起所侵袭的黏膜严重损害,一旦羊群感染发病,若不及时控制,可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 病例情况2022年3月,浏阳市某养殖户饲养100多只浏阳黑山羊,羊群出现采食量下降,放牧时羊只多游走吃劲不足,走路不跟群,精神沉郁,被毛杂乱无光泽,生长速度慢,有几只不增重反而减瘦。放牧期间腹泻羊只增多,近一个月内有4只黑山羊因腹胀、顽固下痢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羊群2020年以来一直用“伊维菌素+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驱虫,2022年2月份曾全群驱虫一次,但效果不佳。据了解,该养殖户羊舍属老旧漏粪栏,大小羊只混群饲养,环境卫生一般;经常在大型水库库尾、水田的水草地放牧;羊粪清理不及时,经常堆积栏内,消毒每个月进行一次。 3 临床症状患病羊群食欲减退、被毛粗乱,膘情整体欠佳,消瘦居多,多喜卧,病羊夹尾(正常情况上翘),下痢(肛门周围粘有粪便),粪便不成圆粒状,有腥臭味,眼黏膜苍白,弓背,严重者出现顽固性腹泻、极度消瘦、腹部臌胀、颌下水肿。与刘勇等[2]描述的山羊感染前后盘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基本一致。 4 剖检情况剖检一只病死羊发现:尸体极度消瘦;肝脏呈土黄色,胆囊膨大发炎,胆管黏膜明显水肿、出血;心包有大量积液;小肠肿胀并呈出血性炎症,瘤胃、网胃和皱胃黏膜有充血区或者出血斑、出血点,瘤胃上吸附着大量粉红色、米粒大小的寄生虫,肠道和胆管内可发现幼虫或虫卵。 另外,屠宰一只与病死羊同群,临床检查健康、重约20 kg的肉羊,发现小肠稍有肿胀,瘤胃和皱胃黏膜有出血点,特别是瘤胃与网胃交接处吸附着40多颗粉红色米粒大小的寄生虫,用水冲洗寄生虫仍吸附不脱落,强行剥离虫体,可见附着部黏膜出血,其他脏器未见异常。 通过剖检发现,以上两只羊的组织器官病变,以及发现的虫体形态与刘勇等[2]、黄元等[3]剖检的感染前后盘吸虫的病羊症状基本一致,初步确定为前后盘吸虫病。 5 实验室诊断5.1 虫体检查将剖检发现虫体的羊胃立即带回实验室,用镊子轻轻地将虫体从瘤胃上剥离,直接置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虫体稍向腹面弯曲,有两个吸盘,即头端有口吸盘、尾端有腹吸盘,且腹吸盘要比口吸盘大,符合前后盘吸虫的特征。 5.2 虫卵检查采用粪便离心沉淀法,即取新鲜羊粪或肠内容物5~10 g,置于400 mL烧杯中,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搅拌均匀,用40目铜筛(或尼龙网)过滤,滤液装入离心管,3000 r/min转速离心2 min,去除上清液,吸取沉渣光学显微镜检查,可观察灰白色、椭圆型虫卵,有卵盖,内含圆形胚细胞,卵黄细胞没有充满整个虫卵,一端较拥挤,另端有窄隙,即为前后盘吸虫卵[4-5]。 6 鉴别诊断羊前后盘吸虫病与肝片吸虫病鉴别诊断见表1。 表1 羊前后盘吸虫病与肝片吸虫病鉴别诊断 ![]() 7 防治措施7.1 加强环境清洗消毒对羊舍进行一次全面清扫,用水彻底清洗;及时清除积粪,进行生物发酵处理;连续7 d用生石灰、消毒威、聚维酮碘等三种以上不同的消毒药对羊床及羊舍四周进行消毒;及时更换水槽中的饮水,并定期坚持清扫、消毒和清粪处理,为羊生存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 7.2 调整饲料,补充营养在母羊补喂玉米粉的精料基础上,增加为玉米、麦麸、豆粕等三种以上原粮搭配的精料;对羔羊和育肥羊改喂全料颗粒饲料或精料补充料,同时配合投喂易消化的青绿牧草。 7.3 转移放牧区域严禁到有淡水钉螺和扁卷螺生存的水库尾、水田生长水草地等低洼潮湿地方放牧,另选择高燥、少水的山林等地方放牧,避免采食带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前后盘吸虫。 7.4 驱虫治疗用硫双二氯酚(别丁)和氯硝柳胺(灭绦灵)交替进行全群驱虫,用量严格按驱虫药说明书操作。硫双二氯酚使用时须注意,有暂时性腹泻副反应,间隔7d内服驱虫一次,连续实施3次,每只羊单独灌服,驱虫后两天限制放牧,必须及时清扫羊舍并消毒,集中羊粪发酵处理。羊群驱虫后采食量增加,膘体逐渐恢复。 7.5 对症治疗驱虫后,在饮水中添中黄芪多糖、多维等,减少应激,增加抵抗力;补喂适量健胃药,维护肠胃消化环境。对发热的,注射抗生素与解热药,以免继发感染。对于营养不良、过于消瘦的,注意加强营养、补充能量和补血,可静注葡萄糖和维生素B12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