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业教育集团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种植实用技术 > 内容

种植实用技术
南方蔬菜重大有害生物绿色与生态调控技术
栏目:种植实用技术    时间:2025/2/4 10:51:30   浏览:44  返回列表
技术名称
南方蔬菜重大有害生物绿色与生态调控技术
技术类型
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适合推广月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适宜推广区域
全省蔬菜种植区域均适合应用本技术。
解决的主要问题
蔬菜是我省最大宗的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种植范围广、面积大,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增收及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省蔬菜多为露天种植,受天气及病虫害影响严重,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尤其是滥用化肥、农药引起的农残问题十分突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环境安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研发了以南方主栽蔬菜品种十字花科、茄科和瓜类蔬菜为对象的“南方蔬菜重大有害生物绿色与生态调控技术”,通过田间应用证明,可有效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蔬菜和环境中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农药中毒事故发生,显著降低蔬菜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提升蔬菜产量和质量,对保障我省蔬菜产业安全发展,提高我省蔬菜产品的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现有或同类技术的比较优势
1、本技术共有3大类62项技术,主要由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稻菜区主要病虫草害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4B020203002)和广东省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项目“广东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项目编号:2013B090700009)支撑科研课题自行研发的、改进或者集成的。 2、本技术依托自行研发并拥有的专利技术,包括7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容涵盖生物农药、抗虫侵害技术、害虫取食抑制剂及其制备、产卵抑制剂、生态修复型化学农药、多功能远程监测系统、昆虫行为观测记录装置、昆虫诱捕装置诱捕器等。 3、本技术以种苗健康、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生态修复型化学农药防治为辅的绿色与生态调控技术,实现从化学农药为主导到绿色与生态调控为主导综合技术体系的根本转变。
技术推广成效
近两年累计推广规模
103.68万亩
累计带动农户
3150户
年亩均节本增效
41元/亩
增产及节本增效情况说明
蔬菜亩产量约为1500公斤,实施本项技术,可挽回因病虫害损失蔬菜产量及增产约5%,每亩挽回及增产约75公斤,本技术应用后,平均每年每亩新增利润为75公斤x3.0元/公斤=225元。实施本项技术,少使用化学农药10%以上,按每亩节约农药20元,人工成本21元,每亩可节支约生产成本费用41元。两项合并,每亩增产及节本增效额为266元。
技术要点及对生态环保的影响
技术要点: 1、蔬菜播种前 (1)品种选择:选择抗(耐)病虫品种,提早或推迟种植,使苗期合理避开主要害虫危害高峰期;尽量避免连作栽培,拆除夏季十字花科蔬菜寄主桥梁田,重发生地区在盛发期可选择安排瓜类、豆类作物轮作或者旱水轮作。 (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70%噻虫嗪种衣剂拌蔬菜种子,按噻虫嗪:种子质量比例为5:100均匀拌种,晾干后播种。 (3)田间消杀:蔬菜收获后及时翻耕,防止残存虫源在收获后的残菜叶上繁殖,减少田间当年虫口基数;播种前应用白石灰撒田、翻田晾晒,充分晾晒7 d后再播种。 (4)提前集中诱杀害虫:大田播种前7天左右在埂上设置育秧盘引诱害虫并集中灭杀。 2、蔬菜生长期 (1)田间虫情动态调查与监测:利用灯诱、性诱剂诱捕、多功能远程监测技术以及田间虫量消长调查,再结合气象资料,预测成虫发生高峰期和幼虫发生高峰期,推算防控适期。 (2)病虫害物理防控:利用防虫网、性诱剂、灯诱技术、色板诱杀技术、屋式诱捕器等设备设施进行防控。 (3)病虫害生物防控:应用趋避剂、拒食剂、产卵抑制剂、释放害虫天敌、施用植物源提取物、微生物农药等生物农药等。 (4)农药减量增效防控:应用绿色生态修复型、安全化学农药绿色防控,各种药剂轮换使用。 对生态环保的影响: 本技术以种苗健康、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生态修复型化学农药防治为辅的绿色与生态调控技术,实现从化学农药为主导到绿色与生态调控为主导综合技术体系的根本转变。经过防控,示范区基本实现主要病虫害防效均在89%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蔬菜增产量为5%~18%,保障了我省蔬菜生产安全、蔬菜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