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种植实用技术 > 内容 种植实用技术菜地化肥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技术
栏目:种植实用技术 时间:2025/2/4 10:52:23 浏览:36 返回列表
技术名称
菜地化肥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技术
技术类型
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
适合推广月份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适宜推广区域
本技术适宜在广东省外其他红壤区如广西、福建、湖南等地菜地进行应用。技术适用对象包括叶菜类蔬菜、切果类、瓜豆类蔬菜。
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了蔬菜化肥减量不减产的生产难题
本主推技术中土壤养分综合运筹包括化肥减量、有机替代、测土配方等核心技术。结合蔬菜氮磷养分需求特性及蔬菜目标产量,通过充分挖掘调动土壤残留养分供应潜力,促进菜地土壤氮磷养分的充分供应,保障蔬菜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不降低,从而使技术实施农户的经济效益不受影响。
2、解决了农户蔬菜种植成本高的难题
本主推技术相比农户习惯种植模式,可有效节约当季化肥投入量15%-44%,蔬菜产量亩均增产5%-15%,亩均节本增收100-400元。
3、解决了技术操作繁琐、程序复杂的难题
结合农户种植习惯、生产管理方式等特点,制定轻简化操作技术流程:土壤翻耕与基肥施用同时进行,降低肥料追肥次数;种子播种后覆盖秸秆或者幼苗移栽前地表覆膜均降低土壤养分流失的同时,减少除草、喷药等,具有省时省工的优点。
与现有或同类技术的比较优势
本技术不仅实现蔬菜减肥不减产,在增加菜地碳汇、发挥土壤潜在肥力、可复制推广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1、增强碳汇,保持土壤肥力水平。通过增加土壤有机碳、降低化肥氮磷投入等措施,构建根层养分优化环境,增强土壤碳汇,保持土壤肥力稳定性。
2、促进土壤碳、氮、磷协同减排。 基于碳、氮、磷养分循环相互作用角度,运用养分优化管理配套农艺调控措施,减少氮、磷流失20%以上,温室气体减排5%以上,可作为低碳农业储备技术。
3、形成蔬菜养分高效利用技术方案,降低氮磷潜在污染。聚焦红壤菜地根层土壤氮、磷库变化特征,以“增碳、适氮、控磷”为原则,协调氮、磷供应周期、供应频率、供应方式,实现蔬菜养分高效利用,源头降低氮、磷累积和田块输出等污染可能性。
4、突破技术适宜性的地区性限制,可进行大范围推广。本技术保持土壤肥力、碳氮磷协同减排、养分高效利用等特点,可突破技术地域性强的局限性,复制推广到广东以外红壤蔬菜生产区。
技术推广成效
近两年累计推广规模
2.04万亩
累计带动农户
100户
年亩均节本增效
800元/亩
增产及节本增效情况说明
针对农户实施该技术后,蔬菜产量、市场价格以及化肥等投入成本综合估算得出蔬菜节本增效情况。同时,对比农户习惯施肥模式下的蔬菜产量,统计出农户实施该技术后的蔬菜增产情况。
技术要点及对生态环保的影响
一、核心技术
本主推技术核心技术为依土运筹、养分增效技术及农艺调控措施。
二、技术要素详述
1、依土运筹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确定化肥相比农户习惯施肥用量的降幅、配比、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制定蔬菜养分综合运筹技术方案。本主推技术研发蔬菜控污肥配方为N:P2O5:K2O=1:0.33:0.84。
2、养分增效技术:运用硝化抑制剂促进氮肥增效、土壤磷活化等技术,提高养分生物有效性,是对依土运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有助于降低化肥投入量及流失风险。
3、农艺调控措施:蔬菜播种后实施地表覆盖技术,覆盖秸秆、蘑菇渣等,可有效减轻土壤氮磷养分的田块输出,增加田间废弃物的资源化。
4、本主推技术通过减少蔬菜氮磷化肥养分投入量,提高蔬菜养分利用率5%以上,降低土壤矿质氮残留率15%、有效磷残留量10%以上,温室气体减排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