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养殖标准 > 内容 养殖标准肉鹅的养殖技术要点
栏目:养殖标准 时间:2024/9/14 13:58:30 浏览:52 返回列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养鹅业因为投资少、见效快,尤其是农户的大力参与,而得到迅速发展,尤其人们对肉类安全的认识逐渐提高,也导致对鹅肉的需求量加大,也就是使肉鹅养殖已由家庭散养逐渐走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养殖方式。要获得饲养肉鹅产业的规模效益,必须采取以下技术要点措施。 1 肉鹅饲养的前期准备工作1.1 饲养方式的选择肉鹅饲养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包括圈养、舍饲和放牧相结合两种。较大规模的养殖场一般以圈养为主,在养殖方式上主要采用种草养殖的方式。而小规模的养殖场通常采用传统的圈养和舍饲相结合的方式,圈养的方式比其他方式更有利于节省劳动力和降低饲料成本,养殖户的投资少,易于推广普及,利润高,更能够吸引养殖户的目光。 1.2 合理选择场址鹅舍的选址应当选在尽量远离工厂、村庄,交通便利的地方。在建鹅舍时也要注意鹅舍的封闭性和透水性。养殖户可利用一些废弃的果蔬大棚或者旧房屋搭建简易的鹅舍,用竹篱笆等材料将鹅舍的四周围起来[1]。 1.3 正确的布局建舍正确的布局建舍主要包括生产区和生活管理区。生产区主要包括育雏区、舍饲、操作间和杂物间,生活管理区则包括日常住宿用房和工作用房。除此之外,养殖户在建舍时应将建舍所处的地形地势、面积大小、风向、坡度走向充分的考虑进去。鹅舍应当处在背风向,最离端的位置,封闭性相对良好,周围应配上活动区,活动区的面积应是鹅舍面积的2~3倍,用竹篱笆将四周围上。除陆地的活动区之外,还应配上水上活动区,水上活动区的面积应该大于陆地活动区的面积,注意水陆活动区衔接的适宜坡度,较为合理的坡度应为23~35°之间。 鹅舍相对于育雏舍的总体要求不高,能达到基本的宽敞通风、挡风挡雨即可。而育雏舍相对而言要求较高,不仅要宽敞通风,而且还要保暖。育雏舍通常采用稻草、塑料膜等搭建。鹅舍则采用石棉瓦搭建,这种材料不仅成本低、而且简单易于操作、速度快。鹅舍的面积依据养殖的肉鹅数量而定,例如,以饲养2 000羽/批的肉鹅为例,育雏舍的面积应为100 m2左右,长20 m,宽5 m。肉鹅舍的面积应为200 m2左右,长50 m,宽4 m,檐高2.8 m,顶高3.8 m[2]。 2 肉鹅品种选择肉鹅品种应选择体格强壮健康、生长发育速度快、免疫力高、增重效果好、声音洪亮的鹅种。在我国主要的品种有平坝灰鹅、四川白鹅、扬州鹅和太湖鹅。 3 肉鹅规模化养殖技术要点3.1 选择健康强壮的雏鹅雏鹅一般指从出壳起生长到4周龄的鹅。雏鹅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抵抗性低、消化能力弱,不抗寒抗热,需要精心的照料和保护。 从雏鹅中选择体格健硕、体质健康,羽毛光滑、无残疾、挣扎有力、脐部收缩良好,声音有力的雏鹅。 3.2 及早饮水养殖户应在雏鹅出生的24~26 h内饮第一口水,最迟不要超过36 h。雏鹅在饮水之后方可进食,在饮水时应注意要轻轻地按压雏鹅的头部,不要用力过猛,刚出生的雏鹅身体较为柔软脆弱。其次还应注意控制好雏鹅饮水的温度,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为合适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5 ℃左右,可将水中加入适当比例的葡萄糖。 3.3 适时开食大多数的雏鹅在饮水之后的5~10 min后即可开食,开食时应将少量的鲜嫩青菜或者嫩草洗净剁碎加入饲料之中搅拌均匀,将精饲料撒落在塑料膜或者草席上,以便于雏鹅自由进食,学会进食。第一次开食注意饲料的量,不可过多,以免雏鹅不适用。随着雏鹅的慢慢生长逐渐加入青饲料,增强雏鹅的消化能力以及对饲料的适用性。及时对雏鹅进行放牧,锻炼雏鹅对外界环境的适用能力,增强雏鹅的体质。夏季和冬季的时间有所差别,夏季可提前几天,冬季可延后几天,以免因雏鹅抵抗力差造成损失,一般在7~10日龄就可进行放牧。随着雏鹅的生长,可逐渐延长放牧的时间,有利于培养雏鹅的觅食能力,减少饲料成本[3]。 3.4 饲养管理肉鹅的成长期生长速度快、有较好的调节体温的能力,消化机能强,免疫力提高,已具备成熟的的体型,在这期间可对肉鹅进行大约10 d左右的增重期,提高肉质。这期间肉鹅的运动量不宜过大,适当减少其运动量,增加饲料的多样性,提高肉鹅进食的多样性,保证水源充足。随着肉鹅的生长,肉鹅的生长速度、体重逐渐趋于稳定,待肉鹅长3个月左右,肉鹅的体重达到3.5 kg左右即可售卖。 3.5 疾病预防做好疾病预防管理是保证肉鹅优质产量的关键,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 要制定严格的疾病管理规则制度,并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第一,定期在鹅舍和育雏舍进行消毒,及时给雏鹅打疫苗,防治传染病的发生。第二,要定时地清理鹅舍,勤换草席等,工作人员和车辆在进出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免将细菌带入鹅舍内引发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