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业教育集团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种养技术交流与服务 > 养殖标准 > 内容

养殖标准
种鹅养殖技术要点浅析
栏目:养殖标准    时间:2024/9/14 14:00:37   浏览:65  返回列表

种鹅的养殖技术是保证种鹅繁殖力的根本,对种鹅各个时期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并且要从选种环节就加强重视,以保证种鹅养殖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促进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1 做好种鹅选留

通常种鹅选择2-3月份孵出的鹅苗,选种要经过3个阶段,首次在育雏结束的时候,小型养殖场保持种鹅的公母数量比例为1∶5,中型养殖场的公母比例为1∶4,大型养殖场的公母比例为1∶2。第2次选种时间为种鹅70~80日龄时,观察种鹅的个体发育性状,将发育情况差、不符合种用标准的鹅及时淘汰,淘汰下来的鹅可以作为商品鹅进行出售,留下的继续饲养,待养殖到150~180日龄时,再次按照种鹅选留的标准进行一次淘汰,此时保持小型养殖场的种鹅公母比例为1∶6,中型养殖场的种鹅公母比例为1∶4,大型养殖场的种鹅公母比例为1∶3。选留的标准如下,公鹅的体重应该保持在4~6 kg,两肢粗且直、间距较宽,直立,目光有神,声音响且清脆,反应迅速,攻击性强,没有疾病发生。母鹅的体重保持在3.5~5 kg,脖颈长直细,两肢粗且直,腹部的后半部位宽大,反应迅速,没有疾病发生[1]

2 种鹅场建设要点

种鹅场的选址和建设对种鹅的养殖效果以及养殖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种鹅养殖场应建设在河流附近,地势开阔的区域。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选择距离生活区较远,地势平坦开阔的果园和林地,并且建设有水塘的区域建立养鹅场,在选择养殖地区时要考虑区域内的种鹅容纳量,防止面积过小导致的养殖密度过大。通常每只种鹅需要8 m2空地,0.5~2 m2水塘。

鹅舍应坐北朝南、通风情况良好,有适宜的光照,冬暖夏凉,干燥,鹅舍内的空间应该保证2只/m2鹅的饲养密度。鹅舍的地面应该有一侧较低,有利于粪便等污染物排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竹木条搭建网楼,有利于环境卫生清洁。在鹅舍内根据4只/m2母鹅的标准建设产蛋棚。鹅舍内的粪便、尿液应该联通排污口排出到鹅舍外部,可连通沼气池,或者定期收集鹅舍内的粪便,进行集中发酵处理[2]

3 加强管理

3.1 加强后备种鹅管理

留作种用的雏鹅要按照标准进行饲养管理,首先,控制对种鹅的饲养,使同一批次的种鹅在相近的时间内到达开产日龄,进入产蛋期。对于种鹅的饲养控制可以采取减少补饲日粮的饲喂量,定时、定量饲喂,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适当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其次,要合理控制种鹅群中的公母比例,防止夺偶造成的外界损伤。

3.2 加强产蛋前期的管理

在种鹅产蛋前,应该令其适度运动,在种鹅的运动场上,撒下贝壳粉和石粉,令种鹅自由采食,在种鹅的精饲料中加入5%浓缩料,并控制蛋白质水平在16%左右,每日定时饲喂,同时要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产蛋做准备。在开产前30 d,对种鹅进行小鹅瘟和鹅副粘病毒病的免疫接种。并且需要进行驱虫处置,通常使用丙硫苯咪唑混合面粉制作成药丸,送入鹅的喉部。

3.3 加强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3.3.1 适时补料

种鹅饲料中的蛋白质的水平应达到18%,每天都要提供青饲料,饲喂时先饲喂粗饲料再饲喂精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以150~200 g/(只·d)的标准进行补饲,早、中、晚各补饲1次,可以根据鹅粪的情况判断补饲的量是否适宜[3]

3.3.2 光照

产蛋期要给予种鹅一定的光照以保证鹅蛋品质。每天光照时间不能低于15 h,并维持到产蛋期结束。早上和晚上增加人工光照时间,根据季节和自然光照时间的不同,调整人工光照的时间。

3.3.3 固定产蛋地点

尽量避免在10:00前令种鹅自由活动,上午的活动要安排在靠近鹅舍的地点,补料要在鹅舍内进行,便于产蛋时母鹅回到鹅舍,降低丢失种蛋的风险。

4 加强防寒保暖

种鹅舍内要采取一定的防寒保暖措施,帮助种鹅顺利度过冬天,舍内铺设3~5cm的垫草,每个月更换1次,提供干净的饮水,禁止引用被污染、冰冻的水。

5 提高种蛋受精率

合理的控制公母鹅的比例能够提高自然交配下的受精率,对于个别受精率低的母鹅,采取人工辅助的方式提高受精率。

6 疾病防控技术

种鹅应按照相应的规程进行免疫接种,在种鹅80日龄时进行禽流感和副粘膜病毒二联苗的免疫接种,90日龄时进行鸭瘟疫苗的免疫接种,此后每6个月接种一次禽流感和副粘膜病毒二联苗、鸭瘟疫苗,在母鹅生产前15 d接种小鹅瘟疫苗。同时要加强消毒管理,及时发现病情并积极防控。